帝王檔案
在位起訖:公元前1562年-公元前1550年。
生卒年:公元前?-公元前1550年。
出生地:毫(今河南商丘北面)。
立都:囂(今河南省鄭州市附近,一說在今河南省滎陽縣東北)
年號:仲丁元年(己未,公元前1562年)。
人物簡介
子仲丁,姓子,名莊。中國王族分封時代商王朝的第十任王。他的祖父是商王朝第六任王子太庚,他的父親是商王朝第九任王子太戊。
《古本竹書紀年》說:“仲丁即位元年,自亳遷於囂。”囂亦作隞。商朝建立之前,商族曾有八次遷徙,從湯至太戊,都城一直在亳。自仲丁後,商都五遷。《史記》中也說:“中宗崩,子帝中丁立。帝中宗遷於隞。”
仲丁遷都,是出於形勢所逼。太戊時,商朝得到了七十多年的穩定發展。但是奴隸主貴族在這段時期乘機聚斂財富,爭權奪利。到太戊晚年,這種統治階級内部的矛盾更加尖銳。一些諸侯方伯利用商王室的内部混亂,不斷擴大勢力。仲丁遷都於囂,是爲了擺脱舊都奴隸主貴族的勢力,同時也可以加強對諸侯與方國的控制。
當時東南諸夷對商王朝,時而臣服,時而反叛。仲丁遷都後,發動了對蘭夷的征伐。不過,出師未捷身先死,仲丁還沒有完成對蘭夷的征服,就病死了。仲丁死後,諸弟爭奪王位,造成繼承上的九世之亂,商朝一度中衰。九世之亂指的是,自仲丁後,連續發生王位紛爭,造成屢次遷都,諸侯離叛。這一動亂曆經仲丁、外壬、河亶甲、祖乙、祖辛、沃甲、祖丁、南庚、陽甲九王,故名。
仲丁在位十一年,死後由弟弟外壬奪得王位。
1955年,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鄭州東部發現了囂都遺址。在那里發現有四處手工作坊,兩處爲青銅器冶鑄作坊,一處制陶作坊,一處制骨作坊。說明當時的手工業制作分工已經很細致了。
興兵伐藍夷
太戊立,是爲甲申元祀。太戊承雍巳衰微之後,若非奮發一番,國家便振作不起,天道也自然不顺他。所以到他踐了天位,亳都必然有祥。桑穀二木合生於朝,且七日便大如拱。太戊也不曉得這是災還是瑞,問於伊尹之子伊陟,伊陟曰:“這是妖不是瑞。然妖不勝德,君之德政不修,所以朝生不祥之木 。”太戊大驚曰 :“然則奈何?” 伊陟曰:“雍巳王之世,政教廢弛,諸侯離心。今王能修先王之政,明養老之禮,則天眷在王,一木之災,何足介意?”太戊於是勤修德政,養老求賢,早朝晏退,問疾弔喪。三日那樣桑自然枯槁死了。三年,遠方諸侯重譯而朝毫都者七十六國。又有賢臣一名巫鹹,一名臣扈者,共輔佐之。太戊見四夷歸心,大修湯王之政,商道複興。在位七十五年崩,號爲中宗。子仲丁立,乙未元祀。亳都河央水勢洶湧,盪去民房甚多,毫宮亦被浸壞,仲丁乃謀遷都於囂。這囂地與藍夷地近,其時藍夷打聽得仲丁遷都於囂,城池尚未完就,有好多金銀財幣、宮妃采女,要來搶奪。乃點起五千夷兵,寂然而來。當日仲丁遷都於囂,伊陟、巫鹹二人早對仲丁說道:“今王遷都,人見王搬動倉廪府庫,兼且城郭未完,須防不測 。”仲丁聞說,便道 :“卿等須爲此嚴密提防。”伊陟、巫鹹領命,早已備了甲兵,四面屯紮了。
藍夷率眾來寇,將到囂地三十里外,藍夷命眾偃旗息鼓,悄悄而行,曰:“看暮夜三更時候,便殺人囂城,使他不知提防,奪得些財物馬疋、采女,也便是一場造化。”眾夷領命,將旗鼓偃息,寂然而行。是日,仲丁正與伊陟、巫鹹、臣扈等,共議國事,也道城池尚未完緝,樓櫓尚未豎造,且暮須防奸細。正言之間,忽一陣鏇風吹入朝來。伊陟曰:“今日乙日,有此風作,主夷狄侵遷邑,是必有變 。”巫鹹曰:“鏇風入朝,爲狂贼來,嚴備之則吉。我若不備,則此風爲助彼攻城之風,我反不利矣 。”仲丁曰 :“然則奈何?”伊陟曰:“可於四門設伏候之,看他從何方來。一方伏發炮聲響,則四面應之,擒之必矣 。”於是傳令四門埋伏已定,仲丁道:“卿等既言當有兵變,今夜且莫退朝,同卿等在此以觀事勢,何如?”伊陟等俱言 :“臣當保駕,以聆佳音。”仲丁命宮中設小宴,與伊陟、巫鹹、臣扈三人共飲於殿上。巫鹹見金烏西墜,玉兔東升,仰觀天象,見一道黄雲犯郎位星,鹹賀曰: “若有寇贼,必落吾計中 。”仲丁曰 :“何以知之?”鹹曰:“郎位十五星在帝座東北,主衛守之職。赤氣入,當有兵起。今色黄白,大吉兆也 。”
藍夷二更靜來到東門城下,見城内全無提防,四門並無門戶,城垣尚隻丈來多高。藍夷大喜,道 :“真來得湊巧,必大有所穫。”遂令張起旗號,擂起畫鼓,大喊攻城。正欲攀上城去,忽聽得一聲炮響,城下一支游兵從東殺來,城内一支游兵從左殺來。藍夷見有提防,急急抽兵走回。但聽得東南一聲炮響,一支兵起,西北一聲炮響,一支兵起。
藍夷見四面兵起,驚得魂飛魄散,亂竄逃走。伊陟、巫鹹在朝中聞藍夷來侵,大喊道:“蠢物你來送死 !”傳令各門合兵擊殺。那四面逃竄的,被斬首數百人,生擒數百人,直喊殺到天明,追趕三十里而回。巫鹹曰:“藍夷無禮,侵犯中華。今幸彼軍敗衄,我師得勝,當乘勢往征,以正不義之罪。庶四夷驚畏,不敢窺伺我中原也 。”伊陟曰:“巫鹹之言是也 。”於是,仲丁遂命巫鹹親自率兵萬人,直薄藍夷地面。 藍夷大敗奔歸,前後喪了千眾,被傷者大半。聞得商王大兵又來壓境,驚惶無措,不敢出敵。其國有大臣名巴里刺者,謂藍主曰:“聞商朝君臣皆仁人,都因我國無禮,彼方征討以責我不義之罪。今我王自認不是,遣人到貢,彼必休兵,不勞對敵也 。”藍主道:“爾便代我退他。”巴里刺乃單身奔出關來,到巫鹹軍前,口稱要見主帥。巫鹹聞報,道他孤身一人,諒無叵測,遂喚進巴里刺。巴里刺俯伏宣言: “藍主今已悔過,並願朝貢納罪 。”巫鹹曰 :“既知罪矣,殺之何益!但作速遣人來伏罪,吾君當宥汝。”巴里刺叩謝,上馬去了。巫鹹班師回朝。及鹹回,巴里刺也齎幣至囂矣。巫鹹奏知仲丁,發落藍使客館居住。次日,厚賜之而去。這正是:仁人能好亦能惡,大義先聲勝檄書。無敵不如初盛世,威名亦得遍穹廬。
自後四夷拱手臣服矣。仲丁在位十三年崩,弟外王立,十有五年而崩。弟河宜甲立,丁亥元祀。囂都常有河決之害,遂自囂遷都於相。凡在位七年崩,子祖乙立。
生平年表
太戊七十五年(戊午,公元前1563年),太戊死後,其兒子仲丁繼位。
仲丁元年(己未,公元前1562年),他將都城從亳遷於囂(今河南省鄭州市附近,一說在今河南省滎陽縣東北)。這是商朝的第1次遷都。當時,東南方的夷族興起。
仲丁六年(甲子,公元前1557年),藍夷進攻商朝,仲丁出兵擊退藍夷。
仲丁十三年(辛未,公元前1550年),在位13年的仲丁殁,葬於狄泉。其弟弟外壬繼承王位。
仲丁死後,王室經常發生王位的糾紛,“兄終弟及”的制度遭到破壞,造成繼承上的九世之亂,商朝一度中衰。
九世之亂
商王仲丁在位的時候,東南方的夷族興起,藍夷進攻商朝,仲丁出兵擊退藍夷。但仲丁本身的勢力被重創。仲丁死後,一大堆的兄弟們憑借着自己的勢力爭奪他留下的王位。仲丁的弟弟外壬在仲丁死後即位。開了“誰勢力大誰即位”的先例。從而造成了百多年的繼承上的九世之亂。
外壬死後,由他的弟弟河亶甲繼位。河亶甲是商王太戊的兒子,商王仲丁、外壬的弟弟,外壬死後河亶甲繼位,河亶甲曾出兵征伐東南方的蘭族和班方。戰爭期間,河亶甲病死,他的兒子祖乙繼位,並成功地平服了蘭夷、班方等國。祖乙死後,他的兒子祖辛繼位,他死後由他的弟弟沃甲即位。沃甲死後,沃甲的侄子、祖辛的兒子祖丁即位。祖丁死後由他的堂弟南庚,也就是商王沃甲的兒子,即商王位。南庚死後又由祖丁的兒子陽甲繼位。陽甲就是後來很著名的那個盤庚的哥哥。陽甲在位時,商朝内亂不止,奴隸主貴族之間相互殘殺。陽甲已無法控制局面。商朝衰落,諸侯不朝。盤庚繼位以後,決定渡過黄河,把都城從奄(今山東曲阜)遷到殷(今河南安陽),殷商終於來臨了,穩定了。
從上面的資料,可以看到這一時期不光是兒子、弟弟可以即位,就連堂弟、侄子都跳出來即位過。由此可見,帝辛要修理比幹(帝辛叔父)、以及其他如九侯(帝辛嶽父)、西伯昌(帝辛姑父),也可以說就是爲了避免出現“九世之亂”,可惜帝辛被他的“堂弟” 周武王給打殺了,鬥爭很激烈。
商朝中期王室動亂。自仲丁後,王朝中衰,連續發生王位紛爭,又屢次遷都,諸侯離叛。這一動亂曆經仲丁、外壬、河亶甲、祖乙、祖辛、沃甲、祖丁、南庚、陽甲九王,故名。
中丁,生卒年不詳,一作仲丁,太戊子。太戊死後繼位,在位13年,病死,葬於狄泉。中丁在位時遷都於敖(今河南省鄭州市附近,一說在今河南省榮陽縣東北)。當時,東南方的夷族興起,其中的蘭夷進攻商朝,中丁出兵擊退蘭夷。中丁死後,諸弟爭奪王位,造成繼承上的九世之亂,商朝一心度中衰。
外壬,生卒年不詳,中丁弟,中丁死後繼位,在位15年,病死,葬於狄泉。中丁死後,外壬成功地奪取王位,並向諸弟妥協,造成了商王朝繼承上的混亂,史稱九世之亂,商朝開始衰落。
河亶甲,生卒年不詳,外壬弟,外壬死後繼位,在位9年,病死後葬於相(今河南省内黄縣境内)。河亶甲在位時,商朝又再度衰落,他曾遷都於相,又曾出兵征伐東南方的蘭族和班方。
祖乙,生卒年不詳,中丁子,一說爲河亶甲子。河亶甲病死後繼位,在位75年,病死,葬於狄泉。祖乙在位時,遷都於邢(又稱耿,今河南省溫縣東)。他幾次出兵平服了蘭夷、班方等國,解除了東南方的夷族對商的威脅,國運再度中興。甲骨文中稱他爲中宗祖乙,和大乙、太甲合稱爲“三示”(意爲三位功勳卓著的祖先)。 祖辛,生卒年不詳,祖乙子,祖乙死後繼位,在位16年,病死,葬於狄泉。
沃甲,生卒年不詳,作開甲,祖辛弟,祖辛死後繼位,在位25年,病死,葬於狄泉。
祖丁,生卒年不詳,祖辛子,沃甲侄,沃甲死後繼位,在位32年,病死,葬於狄泉。
南庚,生卒年不詳,沃甲子,祖丁堂弟,祖丁死後繼位,在位25年,病死,葬於狄泉。南庚在位時,商朝國運再度衰落,後遷都於奄(今山東省曲阜縣)。
陽甲,生卒年不詳,祖丁子,南庚死後繼位,在位7年,病死,葬於狄泉。陽甲在位時,商朝内亂不止,奴隸主貴族之間相互殘殺,陽甲已無法控制局面。
「九世之亂」,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,國力衰敗,諸侯不朝,各種矛盾交錯,危機四伏。「盤庚」爲了挽救王朝的危機,將都城由邢邑遷至殷,並進行改革,推行成湯的政治,革除奢侈惡習,關心百姓,使局勢得以安定,政治,經濟,文化開始迅速發展。史稱「盤庚遷殷」。第二十二代商王「武丁」自幼在鄉間長大,了解民間疾苦和稼檣艱難。他從奴隸中慧眼提拔「傅說」爲相,任人唯賢,大力改革政治,使貴族和平民都沒有怨言,並多次出兵平定了土方,鬼方等游牧民族的侵擾,大規模地對荆、楚用兵,商王朝的的勢力遠及四方,發展到鼎盛。 自二十四代王「祖甲」以後,社會矛盾加劇,殷王朝逐漸出現衰亂的景象。第二十七代王「武乙」無道,以革囊盛血,仰而射之,名爲射天。後來他在河間打獵時,遭電擊而死。到第三十代王「紂」時,王權與貴族權勢的鬥爭發展到了鼎點。紂王自持聰明,剛愎自用,文過飾非,淫虐無比,奢侈無度,醉生夢死,以酒爲池,懸肉爲林,作長夜之飲。紂王設炮烙之刑,大肆殘殺王公貴族。濫施酷刑,加重聚斂,使得諸侯、貴族和小民都相與反叛。紂王在危機日益加深時,還大規模地對外圍部族用兵,平定東夷,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,更加速了商王朝的滅亡。西方的周人乘機發展起來,終於滅掉了殷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