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丁
武丁(約前1250年-前1192年在位),子姓,根據《今本竹書紀年》名昭,是中國商朝第23位國王,共在位59年,「武丁」是他逝世後獲得的諡號,殷末又追諡廟號為「高宗」(但在殷墟卜辭中沒有該廟號)。他是商王斂(小乙)之子,商王旬(盤庚)、商王頌(小辛)的侄子。
在位年數
現今流傳文獻記載的武丁在位年數有3種說法:
- 在位五十五年,《史記·魯世家》引據〈毋逸〉云。
- 在位五十九年,《尚書·無逸篇》,《今本竹書紀年》、《帝王世紀》、《皇極經世》、《資治通鑑外紀》、《資治通鑑前編》、《通志》、《文獻通考》均同《尚書》。
- 在位百年,漢《熹平石經》、《論衡·氣壽篇》。
生平
小乙時期,殷商國運已經衰微。武丁即位後,他跟隨老臣師般(甘盤)學習排布兵陣,他還親自提拔了侯雀(傅說)、望乘、沚瞂、藉臣、戉、禽匕(小臣畢)、西吏旨、倉侯虎、侯告等一大批臣子,又讓婦妌幫助發展生產力,婦好、婦癸等女將統帥軍隊,使得商朝政治清明。
大彭國、豕韋國曾經是商湯時的方伯,它們逐漸發展壯大,便不向商王朝進貢,武丁便起兵南征,一舉攻滅了這兩個國家[1]。荊楚地區挑起叛亂,武丁親自率軍深入其境,蕩平了叛亂以後,又認真地安撫、教導當地人民[2]。
維護國家統一的同時,武丁還大大開拓了商朝的疆土。武丁先後討伐了土方、貢方、基方、苟方、人方、鬼方[3]等遊牧民族,總共征服了81個敵國和叛亂不朝的方國。武丁又派小臣畢率領眾多罪犯到這些新的領土上開墾荒地,大大發展了商朝的經濟。衰落的商朝重新振興,史稱「武丁中興」或「武丁盛世」。
武丁從大邑商(洹北商城)遷都到洹水南岸的中商,就是現在殷墟的主體,發展了殷墟時代。武丁時期出土的文物很多,甲骨文中有70%都寫成於武丁時期,殷墟中超過四分之三的人牲都集中在武丁時期,這時開始出現銅、錫、鉛三元合金,琢玉工藝也得到很大發展。
高宗肜日
武丁祭祀商湯的一天,有一隻野雞在鼎耳上鳴叫,武丁認為這是不祥之兆而驚恐。長子祖己認為:「要先寬解君王的心,然後糾正他祭祀的事。」於是向武丁上奏:「上天監視下民,讚美他們合宜行事。上天賜給人的年壽有長有短,並不是上天使人夭折,而是有些人自己斷絕自己的性命。有些人有不好的品德,有不順從天意的罪過。上天已經發出命令糾正他們不好的品德,您說:『要怎麼樣呢?』啊!先王繼承帝位被百姓敬重,無非都是老天的後代,在祭祀的時候,近親中的祭品不要過於豐厚啦!」武丁聽了以後,便改革了祭祀制度,減少了祭祀的供品數量,避免了奢侈[4]。
評價
殷人將其尊為高宗,後世的人又稱他是「殷之大仁」。在中國的傳統文獻《尚書》、《逸周書》、《詩經》、《史記》、《國語》、《呂氏春秋》等書中,無一不對他有很高的評價,認為他是一個虛懷若谷、寬厚仁慈、為民服務的優秀政治家。武丁是先秦時期最有作為的君主。但是,武丁也殺過大量戰俘,殷墟中70%以上的人牲都發生在武丁時期。
家庭
妻
- 婦好(妣辛,中國史上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女元帥將領,也是一方諸侯,是武丁的左右手,與武丁感情良好,祖甲母親。)
- 婦妌(妣戊,孝己母親,后母戊鼎祭祀的對象。)
- 婦嬕(妣癸,祖庚母親),甲骨文作「武丁配妣癸」[a]
- 甲骨文記載還有婦嫀、婦周、婦楚、婦蛭、婦杞、婦妊、婦鼠、婦龐、婦妥等60多位,稱為「諸婦」
子
- 孝己(即祖己)
- 祖庚
- 祖甲
- 權氏(封於權,一作裔孫封於權)[b]
女
在位起訖:公元前1324年-公元前1266年。
生卒年:公元前?-公元前1266年。
出生地:奄(今山東省曲阜縣)。
立都:殷(今河南省安陽縣小屯莊)。
年號:武丁元年(丁巳,公元前1324年)。
父親:子小乙
妻:婦好(中國的女元帥將領,也是一方諸侯,是武丁的左右手,與武丁感情良好。);婦邢
子:孝己 即祖己;祖庚;祖甲
女:子妥;子媚
武丁,生卒年不詳,小乙子.小乙死後繼位,在位59年,病死,葬於殷,一說葬於今河南省商水縣長平。
武丁的父親小乙是盤庚幼弟,原無繼承王位資格,就把他的兒子武丁從小送至民間.武丁與奴隸一起耕種、砍柴和生活,養成了儉樸的習慣,也知道民間的疾苦.他又善於同奴隸交朋友,奴隸傅說就是他最好的朋友,傅說是一個很有學問和才能的人,武丁從他那里學到了不少知識.
小辛死後,小乙即位,小乙死,武丁繼位,武丁這時仍然保持着當年的簡樸作風,也沒有忘掉百姓的疾苦,他發奮圖強,一心要重振商朝。他明白,要成一番事業,必須要有人才,於是想到了傅說,傅說是一個奴隸,一旦把他升任爲重臣,勢必遭到奴隸主貴族的激烈反對.武丁就采取了一個計策,於即位的的3年中不說一句話。後來,他又借口夢見湯推薦給他一個賢才,叫人根據他的指示,畫出傅說的頭像,四處去尋找,官員在傅岩(今山西省平陸縣北)發現一個正在築牆的奴隸, 很象圖像上的人,就將他接回殷,這個人正是傅說,武丁大喜,便以禮相待,當眾宣布解除他的奴隸身份,破格提拔,擧以爲相,輔佐自己。奴隸主貴族們都迷信鬼神,聽說傅說是湯托靈推薦給武丁的,誰也不敢反對,還對傅說表示祝賀。
在傅說的輔佐下,武丁修政行德,勵精圖治,將殷商治理得秩序井然,生產發展,人丁興旺,境内安定,國力強盛。在此基礎上,他不斷對西北方的土方、鬼方、虎方等部落、長江以南荆楚和西南的巴、蜀等地用兵,使商王朝域内的百姓得到安定的生活環境,也使這些方國賓服於商。開拓了疆土,擴大了殷商的勢力,使商朝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,武丁也成爲一代名主,後世就尊稱武丁爲高宗。《尚書》中的《說命》、《高宗》、《彤日》等篇,《詩經》中的《玄鳥》等篇,都記載有武丁的業績。
人物生平
武丁,姓子,名昭,是中國商朝第23位國王,廟號爲高宗。他是商王盤庚的侄子,父親是商王小乙。
武丁是歷史上一名君,武丁之道指賢明的政治。盤庚遷殷以後,商朝的國勢就一直處於上升階段。到了武丁統治時期,政治、經濟、文化都得到空前發展,國力趨於鼎盛,史稱“武丁中興”。
武丁年少之時,父王小乙爲了其能成爲一個稱職的國王就把他派到外地觀省民風、增長見識和鍛鍊才能。於是,武丁來到黄河兩岸,觀察當地人民的生活,接觸大量的平民和奴隸。有時,武丁還和這些人一起參加農業勞動。這些生活體驗,使他了解到生活的艱辛和勞動的不易。
武丁是盤庚以後最好的國王,具有雄才大略和遠大的政治理想。有個叫傅說的賢人,是個奴隸,他在參加修建工程時,被掌管該項工程的百工發現,向武丁擧薦。武丁親自去面見這位賢人,發現他果然談吐不凡,是一個經世濟民的奇才。武丁爲了任用傅說爲相,三年不管事,自稱夢見聖人,並畫出傅說的相貌,令百官去尋找。殷人信鬼,武丁以此方法擧傅說做相,貴族們便不敢反對。事實證明,武丁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。自從傅說被提拔爲相後,一心一意輔佐武丁,幫助武丁大力振興政治、經濟、文化,緩和了奴隸的對抗,商因此複興起來。
由於武丁善於選拔人才,善於任用人才,所以在他的身邊,就聚集了眾多的名臣,除了傅說以外,還有甘盤、祖己等人。有一次,武丁祭祀成湯之時,一隻野雞飛到了鼎身上啼叫。在王都的郊外,有一片茂盛的森林,是飛鳥經常棲息的地方。所以,一隻野雞到太廟中來鳴叫,這本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。但是,武丁卻認爲這是一種不祥之兆,害怕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。祖己趁機勸諫武丁:“請大王不要擔驚,不要害怕。現在,隻要你修好政事,勵精圖治,勤儉節約,一切不祥之兆自會煙消雲散。”當時,武丁用來祭祀的祭品過於豐盛,而祖己擔心他流於奢侈,便勸諫如此一番話。武丁是一個虛心納諫的君王,非常樂意地接受了祖己的勸諫。聰明的大臣往往借自然的異變來勸諫君王,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。野雞鳴叫和共生樹的故事,有着異曲同工之妙。
武丁在位期間,不斷向南面的虎方、東面的夷方﹑北面的鬼方以及羌方﹑周族等進行大規模征伐。其中對對方作戰動員的兵力,有時三千,有時甚至達五千;對鬼方用兵三年才攻克。據殷墟蔔辭記載,武丁的配偶婦好還親自率兵征伐羌方。除了“伐羌”之外,蔔辭中還有許多“穫羌”﹑“用羌”的記載﹐即抓穫了羌人的俘虜並用作人祭的犧牲,且數字驚人。
武丁向四方連年用兵﹐征服了周圍的許多小方國。這些征伐戰爭,爲王朝形成“邦畿千里,維民所止,肇域彼四海”的廣大疆域,奠定了基礎。
當然,從另一方面看,戰爭同樣造成了許多負面影響,比如浪費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財力,加重了百姓負擔,激化了階級矛盾等等。因此,從某種程度上說,武丁的大規模戰爭,爲商朝幾百年的基業過早唱起了日暮時分的蒼涼之曲。武丁中興既是商朝興盛的頂點,也是由興盛走向衰敗的開始。
武丁在位五十九年,死後,由其子祖庚繼承王位。
成武丁
成武丁則與“七夕”節來源和牛郎織女傳說有關,《列仙傳》、《神仙傳》、《太平廣記》、《中國神話人物辭典》等史籍都有成武丁傳,南北朝時吳均的《續齊諧記》記載了成武丁透露牛郎織女七月初七相會日期的故事,茅盾在《中國神話研究》一書中也引用了這個故事。
成仙公名叫武丁,是桂陽郡臨武縣烏里人。後漢時他才十三歲,就身高七尺了。他當時 在縣衙當個小官吏,但風度瀟灑,心胸寬廣,沉默寡言,也從不依附什麼有勢力的人,常被人看作傻子。他少年時就對道家經典有研究,沒有經人指點過,但由於天性聰慧而無師自 通。有一次他被派到京城出差,回來後經過長沙郡時,沒趕上到驛站住宿,就在野外一棵樹下休息。忽然他聽見樹上有人說:“到長沙買藥去……”到了早晨,他抬頭一看,見樹上有兩隻白鶴,心里很奇怪,就到長沙街上去了。在街上他看見兩個人打着白傘一起走。成仙公 就請他倆吃飯。吃完了飯,那兩個人連道謝都不道謝就走了。仙公就跟着他倆走了幾里地,兩個人回頭看見仙公,就問:“你一直跟着我們,是有什麼要求嗎?”仙公說:“我是個很 卑陋的人,聽說你們有道術,所以才追隨你們。”兩個人相視一笑,就拿出一個玉石匣子中的本子翻看,見上面果然有仙公武丁的名字,於是就給了他兩枚藥丸讓他吃下去。兩個人對 仙公說:“你應該得道成爲地仙。”然後就讓他回家。從此仙公能洞悉世間萬物的奧祕,連 野獸的吼叫和鳥兒的鳴聲他都能聽懂。仙公到家以後,縣里讓他給府君送禮品。府君名叫周昕,特别能識别人才,看見仙公就問他的姓名,仙公回答說姓成叫武丁,在縣里當小吏。府 君很賞識他,就把他留在身邊,後來任命他當文學主薄。有時仙公和同僚們在一起坐着閑談,聽見一群麻雀叫,仙公就笑了起來。大家問他笑什麼,他說,東街有輛車翻了,車上的 米灑了一地,麻雀們互相招呼要到那里去吃米呢。”派人到東街看,真像仙公說的一樣。當 時郡府中有些官員瞧不起仙公,怨怪府君不該把仙公這樣出身微賤的人破格提撥到郡府里 來。府君說:“這不是你們能知道的事。”過了十幾天,府君幹脆把仙公請到自己的府宅同 住。到了年初官員們團拜宴會的那天,三百多人聚會宴飲,讓仙公行酒令。酒令行了一巡時,仙公忽然喝了一杯酒向東南方向噴去,滿座人都驚訝地責怪他,隻有府君說:“他這樣 做一定是有什麼原因的。”就問仙公怎麼回事。仙公說:“臨武縣城失火了,我噴酒是爲了 救火。”賓客們都嘲笑他。第二天司儀官向上司報告說仙公在宴會上的行爲是大不敬,府君 就派人到臨武縣去調查。結果臨爲縣的張濟上書說:“正月初一縣府擧辦節日宴會,下午三 點多鍾縣衙忽然起了大火,火從西北方向燒起。當時天氣很好,南風很猛,火勢越來越大。 忽然看見西北天空湧起陣陣烏雲,一直向縣城卷來,接着下起了大雨,把火澆滅,雨水中散發出陣陣酒氣。”大家更加驚奇了,這才知道成仙公不是凡人。後來府君給成仙公在郡城西 蓋了府宅,請他搬進去住,仙公就和母親、弟弟和兩個孩子搬了進去。這樣過了兩年,仙公向府君告病,四天後就死了,府君親自主持了他的葬禮。兩天後,喪服還沒有脱,仙公的朋 友從臨武到郡里來,說他在武昌的山崗上遇見成仙公騎着白騾子往西走。他問仙公:“天快 黑了,你要去哪里?”仙公說:“我到迷溪去一趟,很快就回來。我走時把大刀忘在了我家門旁,還有一雙鞋放在雞窩上,你回去給我家里人捎信讓他們收好。”朋友來到仙公家,聽 到一片哭聲,大吃一驚說:“我剛在武昌崗上和仙公相遇,還談了半天話,他說他到迷溪去 一趟很快就回來,還讓我告訴家里把他的刀和鞋收起來,怎麼能說他死了呢?”家里人說: “刀和鞋都在他棺材里,怎麼能在外面呢?”他們把這事報告給府君,府君就命令打開棺 材,屍首不見了,隻有一支青竹七尺多長,這才知道成仙公脱離肉身升仙了。人們把他騎騾走過的武昌崗改名叫騾崗,騾崗就在郡城西面十里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