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文王
周文王,姬姓,名昌,中國商朝末期周氏族首領,兒子周武王追諡他為周文王,後世視之為道統的傳人之一。
周文王(前1152~前1056),即殷商西伯(意即西方諸侯之長,《封神演義》演繹爲西伯侯),又稱周侯,周季曆(周朝建立後,尊爲王季)之子,姬姓,名昌。先秦時期貴族有姓有氏,男子稱氏、女子稱姓。故周文王雖姬姓,卻不叫姬昌。“姬昌”一說在東漢時期成型,後世因之,遂稱文王爲姬昌。
生平
商朝末年,文王父親季歷功高震主,被商王文丁忌憚、囚禁,終於餓死[2]。文王繼任,為西伯,故亦稱「伯昌」。任用太顛、散宜生等能人,施行裕民政策,國力日盛,卻為商天子紂王所忌,囚之於羑里,囚禁期間,寫下《周易》一書。後獻「有莘氏之女」、「驪戎之文馬」等寶物及疏通朝臣始得獲釋。他曾解決虞、芮兩國的爭端,出兵進攻犬戎、密須、黎、邗,又擊滅崇,修建都城豐邑(今陝西省戶縣),並擴充勢力到長江、漢水、汝水等流域,作滅商準備,諸侯紛紛服從文王,傳說其晚年已取得「三分天下有其二」的局面。
文王臨死時囑其次子發早圖滅商。「發」繼位西伯候,秉承父志。受命十一年(約前1046年),「西伯發」見時機己到,發兵行都朝歌,討伐紂王。兩軍戰於牧野,商軍大敗,紂王自焚於「鹿台」,商朝亡。「發」建立周朝,是為周武王,定都鎬京(今陝西西安西南),周武王首先追封父親為周文王。
傳說現在通行之《易經》及《後天八卦》(故又名《文王八卦》)皆為文王所著(先天八卦則屬於遠古河圖洛書)[3][4]。
周文王本人好飲酒,「飲酒千鍾」[5]。武則天改國號周時,自稱武家為周文王後代,追尊周文王為始祖文皇帝。
家庭
父母
- 季歷
- 太任
妻妾
- 太姒
- 帝乙之妹
子女
子[6][7]:
- 長子伯邑考
- 次子周武王
- 三子管叔鮮
- 四子周公旦
- 五子蔡叔度
- 六子衛康叔
- 七子郕叔武
- 八子霍叔處
- 九子毛叔鄭
- 十子冉季載
- 十一子郜叔
- 十二子雍伯
- 十三子曹叔振鐸
- 十四子錯叔繡
- 十五子畢公高
- 十六子原伯
- 十七子豐侯
- 十八子郇伯
姓名:姬昌
諡號:(周)文王
享年:97歲
所屬年代:商代
出生年月:前1152年農曆九月十五日
去世年月:前1056年
在位:50年(約前1105年—約前1056年在位)
相關事件:文王伐紂,文王羑里演周易
相關人物:周武王, 商紂王
周文王是黄帝的後裔,世系如下:
黄帝軒轅氏——少昊金天氏——蟜極——帝嚳高辛氏——後稷(周始祖,西伯)——不窋——鞠——公劉——慶節——皇僕——差弗——毁隃(毁渝)——公非(公卯)——高圉——亞圉——公叔祖類——周太王古公亶父——季曆——周文王姬昌。
武則天改國號周時,自稱武家爲姬昌後代,追尊周文王爲南周始祖文皇帝。周文王,商末周族領袖。姬姓,名昌,商紂時封爲西伯,亦稱伯昌。任西伯五十年,國力大盛。收附虞、芮兩國;攻滅黎(今山西長治)、邗(今河南沁陽)、崇(今河南嵩縣)等國,建都豐邑(屬今陝西長安),爲武王滅商奠基。舊傳《周易》爲其所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