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宣王
周宣王(?-前782年),姬姓,名靜,一作靖。西周第十一代天子,周厲王之子,在位46年。
周宣王繼位後,政治上任用召穆公、尹吉甫、仲山甫、程伯休父、虢文公、申伯、韓侯、顯父、仍叔、張仲一幫賢臣輔佐朝政;軍事上藉助諸侯之力,任用南仲、召穆公、尹吉甫、方叔陸續討伐獫狁、西戎、淮夷、徐國和楚國,使西周的國力得到短暫恢復,史稱「宣王中興」。[4]但周宣王晚年對外用兵接連受挫,尤其在千畝之戰大敗於姜戎,南國(今長江與漢江之間的地區)之師全軍覆沒,加之獨斷專行、不進忠言、濫殺大臣,宣王中興遂成曇花一現,也為西周在周幽王時期的滅亡埋下了伏筆。
生平
繼位
周宣王為周厲王之子。周厲王在位時,因連年對外征戰,造成國內消耗巨大、國庫空虛。周厲王於是任命榮夷公為卿士,實行專利政策,將山林湖澤改由天子直接控制,不准國人進入謀生。國人對此議論紛紛,厲王又命衛巫監謗,禁止國人談論國事,違者殺戮,周厲王的高壓政策最終引發國人暴動。[6]
前841年,因不滿周厲王的暴政,鎬京(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斗門街道以北)的國人集結起來,手持武器圍攻王宮,要殺周厲王。周厲王逃離鎬京,沿渭水一直逃到彘(今山西省霍州市)才停下。[7]國人攻進王宮,沒有找到周厲王,轉而尋找太子靜。召穆公將太子藏了起來,國人圍住召穆公家,要召穆公交出太子,召穆公被迫用自己的兒子冒充太子,國人殺召穆公之子,太子得以倖免遇難。[8]
國人平息怒氣離去後,宗周無主,諸侯推舉共伯和代行天子職務,史稱共和行政。[註 2][1]前828年,周厲王死於彘,共伯和、召穆公、周定公以及諸侯擁立太子靜繼位,即周宣王。[10][1]
宣王中興
周宣王繼位時,歷經周厲王統治下的西周王朝吏治敗壞、百姓離散,周宣王於是下令修復公室、廣進諫言、安頓百姓、修繕武器;興畋狩禮樂,法文、武、成、康之遺風,並及時任用召穆公、尹吉甫、仲山甫、程伯休父、虢文公、申伯、韓侯、顯父、仍叔、張仲一幫賢臣輔佐朝政,陸續發動對周邊部族的戰爭,使衰落的周王室權威得到恢復,諸侯又重新朝見天子,四夷咸服,史稱「宣王中興」。[11][4]
征伐獫狁
獫狁是位於中國北方和西北方的部族,在周厲王時期就曾出動部隊劫掠鎬京周圍的財物及人口,被大臣武公派多友擊退。[12]前823年,獫狁再次進攻西周,主力部隊集中於焦獲(今陝西省涇陽縣西北),前鋒部隊抵達涇陽(今陝西省涇陽縣境內),直接威脅到鎬京和旁京的安全,周宣王命尹吉甫率軍反攻。尹吉甫以元戎十乘為先頭部隊,日行三十里在彭衙(今陝西省白水縣東北)擊敗獫狁,繼而追擊至太原(今甘肅省平涼市附近)。[13][14]周宣王又派南仲率兵至朔方(北方邊境地區)築城設防,緩解了獫狁的威脅。[15]前816年,周宣王派虢季子白率軍攻打獫狁,在洛水北岸大敗獫狁,斬首500人,俘獲50人。虢季子白在班師回朝舉行獻俘禮時,又命屬下不其[註 3]率兵追擊敗退至洛水的獫狁,取得勝利。此戰過後西周解除了獫狁之患,周宣王在太廟為虢季子白舉行了隆重的慶典來表彰他的功績,賞賜他馬匹、弓箭、彤矢和斧鉞並賜予其征討蠻夷的權力。[16]
征討西戎
西戎是對中國古代西部部族的統稱,長期威脅西周王朝的西部邊境。周宣王在位時,多次命諸侯征討西戎。前824年,周宣王任命秦仲為大夫,命其帶兵征討西戎。前822年,秦仲戰敗身亡,周宣王召見秦仲之子秦莊公兄弟五人,給他們7000兵卒,命令其討伐西戎。秦莊公擊敗西戎,周宣王封秦莊公為西垂(又稱西犬丘,今甘肅省禮縣境內)大夫,加封大駱西犬丘的土地。[17][18]
此外,晉國也多次奉命征討西戎。前805年,晉穆侯率軍攻打條戎(今山西省夏縣西南)。前802年,在千畝(今山西省介休市南)戰勝當地的戎族。[19]前790年,又在汾水、隰水擊敗北戎。[20]
宣王東征
淮夷是淮河、漢江一帶的東夷部族,又稱南淮夷、淮南夷或南夷,自周穆王時期開始強盛,[21]多次入侵伊水、洛水流域。[16]周厲王時期,曾為西周南方屏障的鄂國國君鄂侯馭方聯合淮夷、東夷大舉進攻西周,深入周朝腹地。周厲王調集西六師和殷八師派虢公長父征討,未能取勝。多虧大臣武公派屬下禹調動兵車百輛、甲士200、徒兵千人參與作戰,最終擊退聯軍,俘獲鄂侯,滅亡鄂國。[22][23]周厲王隨後又與虢公長父親自率兵征討淮夷至角(今江蘇省淮陰市南)、津(今江蘇省寶應縣南)、桐(今安徽省桐城市北)、遹(今安徽省霍邱縣西南),終於平定了這次叛亂。[24]戰後淮夷震懾於周朝的武力,稍加臣服。[21]前823年,周宣王命尹吉甫向淮夷徵收布帛、財寶、糧食及力役,並且頒布法令,規定淮夷在經商時,不得擾亂當地的治安和市場秩序。[14]後因淮夷停止納貢以及再次反叛,周宣王命召穆公率軍征討。[25][26]據《師寰簋銘文》記載,此戰師寰作為隨軍將領統帥齊、杞、萊等國軍隊,消滅了淮夷的冉、翼、鈴、達四位首領,獲得俘虜、牲畜及財物,取得戰功。[16]此戰過後,淮夷徹底臣服於西周。
徐國在西周時期是東夷的強國,後在周朝的連續打擊下,徐國的一些部族南遷至淮水流域,逐漸發展成淮夷中最強的一支力量。[21]周宣王在位時,命卿士南仲和太師皇父在太祖廟整頓周六師,然後親率大軍與太師皇父、司馬程伯休父前往征討。大軍沿淮水東行,經過激烈戰鬥,周軍擊敗徐國。徐國臣服後,四周各方國、部族皆臣服於周。[27][28]前810年,南仲派駒父、高父前往淮夷,各方國、部族都奉命迎接來使,進獻財物。[29]
討伐楚國
楚國又稱荊蠻,雖然被周天子封為子爵,但楚國極少承擔周王室的職貢義務,加之周天子抑制楚國發展的政策、對於楚國國君的歧視以及楚國君主僭越稱王,因而楚國屢次招致周王室的討伐。[30]周宣王時期以元老重臣方叔為將,率兵車3000進攻楚國,大獲全勝。[31]據推算,周宣王此次伐楚動用軍隊多達36000人。晉穆侯墓所出土的楚公逆編鐘,應在此戰作為戰利品被周宣王獲得後轉贈與晉穆侯。[30][註 4]經過以上一系列戰爭,西周的疆域以及國家聲望得到大幅擴大。[32]
分封諸侯
周宣王時期延續了西周的分封政策,楚國降服後,周宣王命召穆公在謝(今河南省南陽市)建造住宅、宮室、宗廟及都邑,開闢土田,命傅御將王舅申伯的親屬、家臣和私屬遷居於此。周宣王還親自前往郿(今陝西省眉縣東北)為申伯踐行,賜予他車馬及玉圭,建立申國,作為鎮撫南方的軍事重鎮。呂國也在同時被周宣王改封於申國以西。[33][34]周宣王還封韓侯於韓城(今山西省河津市至萬榮縣萬泉鄉一帶),建立韓國,作為鎮撫北方的軍事重鎮。[35]前806年,周宣王封弟弟友於鄭(今陝西省華縣東),建立鄭國。[36]此外,周宣王還封仲山甫於樊(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東南),建立樊國。[37]封其子長父於楊(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),建立楊國。[38]
其他措施
除軍事上取得一系列成就之外,周宣王在政治上也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恢復天子權威。周宣王在位時下令修建宮殿,[39]命仲山甫前往齊國築城,加強東方邊境的防禦。[40]周宣王還效仿先祖興畋狩之禮,在東都雒邑(今河南省洛陽市王城公園附近)會見諸侯。[41]
王道衰落
周宣王的一系列對外用兵,使周王朝一度呈現「四方既平,王國庶定」的局面。但因連年征戰消耗國力,加劇了西周王朝的社會危機,加上周宣王晚年獨斷專行、不進忠言、濫殺大臣,宣王中興遂成曇花一現。[5]
干涉魯政
前817年春,魯武公和長子括、少子戲入朝覲見周宣王。周宣王喜歡戲,想立他為魯國太子。仲山甫以廢長立幼不合舊制勸諫周宣王,周宣王不聽,執意立戲為魯國太子。同年夏,魯武公朝見周宣王,回國後即去世,戲繼位,即魯懿公。前807年,括的兒子伯御聯合魯國國人攻殺魯懿公,伯御被國人推舉為魯君。前796年,周宣王率軍討伐魯國,殺死伯御,並採納仲山甫的建議,立魯懿公的弟弟公子稱為魯國君主,即魯孝公。經過此次事件周天子聲望大減,諸侯多有違抗王命之舉。[42][43]
濫殺大臣
周宣王於前785年無辜殺害大夫杜伯。[44]關於杜伯的死因,《太平廣記》記載為:周宣王有寵妃叫女鳩,她看上了英俊的杜伯,想方設法勾引他。杜伯不為所動,女鳩惱羞成怒,在周宣王面前誣告杜伯欺侮她。周宣王聽信了女鳩的話,不顧左儒的屢次勸諫,先將杜伯囚禁於焦(今河南省陝縣南),又派薛甫和司空錡將其殺害。周宣王后來因遭受冤魂襲擾,接連殺害了司空錡和大臣祝二人。[45]杜伯之子隰叔則逃亡至晉國,成為晉國六卿之一范氏的始祖。[46][47]
屢戰屢敗
周宣王晚年多次對周邊部族用兵,但大多以失敗而告終:
前797年,周宣王派軍隊攻打太原之戎,沒有成功。[48]
前792年,周宣王派軍隊征討條戎、奔戎(今山西省夏縣西南),戰敗。[48]
前789年,周宣王派軍隊征討申戎(即西申國,今陝西省米脂縣北)獲得勝利。[49]同年,周軍在千畝之戰大敗於姜戎,南國之師全軍覆沒,[註 5][50]周宣王在奄父的幫助下才得以突圍。[51]
不聽勸諫
藉禮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種農業勞動開始前,由首領帶頭舉行儀式,耕種集體所有的藉田,具有鼓勵集體耕作的作用。西周時期,原本屬於集體所有的藉田,即公田被貴族和國家官吏私有,原本用於祭祀、救濟、嘗新等公共開支的藉田收穫也一同被侵占。藉禮就成為在春耕、耨耘、收穫時,天子、公卿百官舉行儀式,監督和巡查庶人耕種、無償占有庶人勞動成果的一種活動。[16]周宣王在位時,不到千畝舉行藉禮,虢文公勸諫周宣王,宣王不聽。[52][53]有觀點認為,井田制在周宣王時期已經遭到嚴重的破壞,公田被大量私有化,周宣王承認了既定事實,相關的藉禮也被取消。[54]
周宣王喪南國之師後,想在太原普查人口來補充兵員、徵調物資。仲山甫認為:「自古以來,人口不用普查就能知道數量,因為司民負責登記生死;司商負責賜族受姓;司徒負責人口來往;司寇負責處決罪犯;司牧知曉職員數量;司工知曉工匠數量;司場負責人口遷入;司廩負責人口遷出,天子通過詢問百官就可以知曉人口數量了,還可以通過管理農事來調查,沒有必要勞民傷財去刻意普查」。但是周宣王並不採納,最終還是在太原進行人口普查。[55][56]
去世
周宣王於前782年去世,其子周幽王宮湦繼位。[57]關於周宣王的死因,許多著作記載為周宣王遊獵圃田(今河南省中牟縣西)時,杜伯的冤魂乘白馬白車,由司空錡護左,大臣祝護右。杜伯戴著紅帽子從道邊奔馳而來,執紅弓搭紅箭,一箭射中宣王心臟,周宣王脊樑折斷後倒伏在箭囊上而死。[58][44][45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