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元王
周元王(?-前469年),姓姬,名仁,中國東周君主,在位8年,為周敬王之子。[1]
周元王四年(前473年),越王句踐滅吳。[2]句踐隨後北上遷都琅琊,與齊國、晉國等諸侯會盟於徐州(今山東滕縣南),「越兵橫行於江、淮東,諸侯畢賀,號稱霸王」,周元王正式承認句踐為霸主。
在位起訖:公元前475年-公元前469年。
生卒年:公元前?-公元前469年。
出生地:洛邑(今河南省洛陽)。
立都:洛邑(今河南省洛陽)。
年號:周元王元年(丙寅,公元前475年)。
周元王(?-前469年),姓姬,名仁,中國東周君主,在位8年,為周敬王之子。[1]
周元王四年(前473年),越王句踐滅吳。[2]句踐隨後北上遷都琅琊,與齊國、晉國等諸侯會盟於徐州(今山東滕縣南),「越兵橫行於江、淮東,諸侯畢賀,號稱霸王」,周元王正式承認句踐為霸主。
在位起訖:公元前475年-公元前469年。
生卒年:公元前?-公元前469年。
出生地:洛邑(今河南省洛陽)。
立都:洛邑(今河南省洛陽)。
年號:周元王元年(丙寅,公元前475年)。
周元王 | |
---|---|
姓 | 姬 |
名 | 仁 |
時代 | 周朝 |
身份 | 東周天子 |
逝世日期 | 前469年 |
在位年代 | 前476年—前469年 |
父 | 周敬王 |
子女 | 周貞定王 |
周貞定王(?-前441年),姓姬,名介,東周君主,周元王子,在位28年,諡號貞定王。
清朝學者黃式三在其《周季編略》中認為周王介的諡號貞定王的說法是一個錯誤。他指出,《史記·周本紀》中周王介被稱為定王,與周定王瑜同諡,黃式三認為此處史記是沿襲了《國語》的錯誤記載。黃式三認為皇甫謐在《帝王世紀》中,按照《世本》和《史記》等稱周王介為貞王或定王的記載,臆造了周貞定王的稱謂,司馬貞《史記索隱》就對皇甫謐的做法提出批評。而後世學者多從皇甫謐,黃式三認為應該根據《國語》韋昭注和司馬貞《史記索隱》的說法,而稱周王介為周貞王。
公元前453年,晉國三家大夫趙襄子、韓康子、魏桓子共同攻滅了另一貴族智伯。
周貞定王 | |
---|---|
姓 | 姬 |
名 | 介 |
時代 | 周朝 |
身份 | 東周天子 |
逝世日期 | 前441年 |
在位年代 | 前468年—前441年 |
父 | 周元王 |
子女 | 周哀王 |
周哀王(?-前441年),姓姬,名去疾,東周君主,為周貞定王長子。前441年即位,《史記·周本紀》稱哀王在位僅三個月,為弟叔襲殺害,諡號為哀王。
周哀王 | |
---|---|
姓 | 姬 |
名 | 去疾 |
時代 | 周朝 |
身份 | 東周天子 |
逝世日期 | 前441年 |
在位年代 | 前441年 |
父 | 周貞定王 |
東周
|
平王 → 桓王 → 莊王 → 僖王 → 惠王 → 襄王 → 頃王 → 匡王 → 定王 → 簡王 → 靈王 → 景王 → 悼王 → 敬王 → 元王 → 貞定王 → 哀王 → 思王 → 考王 → 威烈王 → 安王 → 烈王 → 顯王 → 慎靚王 → 赧王
|
---|